日期:2015-05-31
/ 瑭芯 ( 台灣動物新聞網志工記者)
5月25日在台中松柏漁港南堤岸旁擱淺的侏儒抹香鯨「blue」,雖由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團隊連夜救援,仍不幸於27日上午死亡,這隻侏儒抹香鯨的擱淺並不是個岸,而鯨豚擱淺所反映的海洋生態問題,值得大家重視。
全世界鯨類擱淺現象相當普遍,大英博物館自1913年建立擱淺鯨類紀錄以來,已知世界上有一萬多頭鯨豚擱淺,實際則遠不止於此。而人類對海洋生態的傷害讓鯨豚情緒緊迫導致擱淺,絕對脫離不了關係。
維護海洋生物資源育意義重大,不僅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完整,更是為了留給後代子孫更豐富的自然資源。然而,即便現今生態保育意識高漲,近年來海岸污染影響海洋環境問題依舊,如:塑料垃圾以及漁網誤捕等因素威脅,海洋生物族群漸漸式微,每位居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人們,除不濫捕殺保育類動物外,更應積極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
以下是朱雲瑋先生2012年10月2日在萬里桐做生態調查時拍攝到的底刺網影片:
「礙於法令並顧及所搭乘潛水船隻的安全,我們無法將網具割除,僅能將還活著的魚解開放走。」朱雲瑋說,在拍攝影片的海域內發現大約有 4~5 張底刺網,都是法令早就禁止的網具!很無奈竟然在國家公園的範圍內發現。
然而,為什麼無法拆除呢?
原來只要潛水船一靠近,在岸上的放網人就開始警戒注意,等潛水人離開後就會去巡視,如果網具有任何損傷,立即索賠,不賠款就打官司。當天朱雲瑋等一行人才上船,船家便很緊張直問有沒有破壞網具?原來船長說上一組有正義感的潛水員就賠了15,000元!!
此外,朱雲瑋還熱心提供過去幫漁業署清除各礁區覆網時,所拍攝的全台各處海底世界,看到這些照片的第一眼,就讓我內心震盪,因為它們堪稱為美麗海洋背後不為人知的海底墳場。照片是2010年6月在墾丁國家公園砂島拍攝的,諷刺的是旁邊就是砂島生態保護區!
朱雲瑋說:「倘若今天為了生活而捕獵,無從置喙。但明明違法偷掛網卻又不去巡視、收網,任憑魚隻死亡、腐爛在魚網上… …」他相當感嘆這種輕賤生命的態度,難怪大多數的人永遠學不會珍惜,遑論尊重生命?而政府為了這些非法漁具,每年花費數百萬元以人工方式清除,也僅能清除冰山一角。至今,本島與南方四島內仍存在一堆拆後再放,永遠也拆不完的網具!
近海地區是人類活動密集的區域,加上沿海污染嚴重,非常容易造成海龜因網具或人工垃圾纏繞、誤食而受傷,包括鯨豚、珊瑚都是。所以環保不僅在陸地上要推廣,更應對被海洋環境污染造成衝擊的海洋生態有所關懷;我們怎能再漠視海洋生態保育與岸際環境被污染?怎能容忍明訂的法規一再被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