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04
記者 黃靖雅/提供
動保團體日漸增多,大多數動團的負責人都是因愛狗、愛貓而開始收容犬貓,然後再也停不下來;但是隨著貓、狗越收越多,最終卻連收容品質都無法維持,有的犬隻有嚴重的皮膚病,有的孱弱不堪,動物們要的是這樣的生活嗎?動保團體如何取得外界的信任和資源?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農委會決心授予有意願的動團「魚桿」,讓動保能量也日益增強,並在昨(3)日舉行成果分享會。
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技正鄭祝菁說,民眾對政府的印象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而以民國103年為例,全國的動保機關共接獲7萬5千件民眾陳情檢舉,換算下來,每位承辦人員每天要處理2.5件檢舉案,人力真的不足。鄭祝菁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又看到很多明明很有愛心在照顧動物的動保團體,卻因管理不善或飼養環境不佳而被民眾檢舉,動保機關其實也很為難。
要幫助這些動保團體突破困境,需要政府力量的協助,因此農委會今年首度邀請「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和「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一同輔導動保團體提升營運能力,也讓他們彼此交流、合作。為了提供更多誘因,農委會還將提供獎勵金,給獲選參加此培力輔導計畫的團體,讓動保團體能擁有更多的資源,完成各自擬定的組織發展方案與動物保護工作。
今年共有16個動保團體報名參加「動物保護領域非政府組織營運能力培力計畫」。課程規畫包括如何提升組織經營管理能力、計畫撰寫能力,及公益勸募法條例認識等等。昨天在成果分享會中,主辦單位還安排了5個進步最大的動保團體上台受獎,分別是「台灣同伴動物扶助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寵物友善協會」、「社團法人嘉義市正德護生會」、「苗栗縣愛貓保護協會」、「財團法人慈愛動物福利基金會」。
成果發表會中,並邀請了台灣大學獸醫學院教授費昌勇、「社團法人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陳琬惠及鄭祝菁,分別以「全球動保趨勢與現況」、「非營利組織管理實務」和「我國動保政策現況與展望」為題演講。
陳琬惠在講解「非營利組織管理實務」時多次強調,台灣全年的公益捐款在450億元,對非營利組織來說,公開捐款明細供外界查證是義務,錢有沒有確實用到對的地方,是捐款人最注重的事。但一些規模較小的動保團體,過去大多未能做到這點,因此在經過培力計畫後,綜觀所有動保團體所設定的目標,幾乎都將「確實建立捐款芳名錄」列在首位,其次就是產出105年度的工作計畫。
參與培力計畫的16個動保團體:
中華民國台灣上善動物保育家園協會台北市動物生命教育推廣協會臺東縣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同伴動物扶助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寵物友善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社團法人台灣照顧生命協會社團法人嘉義市正德護生會社團法人臺南市關懷動物生命協會南投縣流浪狗照護協會南投縣關懷動物協會苗栗縣愛貓保護協會財團法人慈愛動物福利基金會新北市流浪動物保護協會嘉義市動物守護協會新竹市保護動物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