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16
記者 何宜/報導
亞庇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 Kota Kinabalu, 簡稱SPCA KK)是亞庇市第1個動保團體,成立至今已10年左右。雖然是當地最元老的動保團體,但原收容所卻因為大雨淹水讓所有收容所貓被迫搬至臨時收容所,所幸今年當地的一位周拿督[1]夫人出錢購買一塊新土地,讓SPCA KK能打造新的收容所!
目前的臨時收容所內,因為沒有完善的排水系統,犬舍、貓舍都採取比較克難的搭建方式。收容所工作人員Sharlene Teo表示,目前收容所內共有181隻狗、35隻貓,正職工作人員有4位、採輪班制、一個月可以休假4天。換算起來照顧的人狗比約1:45,和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八里保育場約500隻狗、11位保育員換算比例相當接近,也代表收容數量控制得當。
Sharlene Teo大約介紹收容所一天的流程,早上一進到狗場後就是先一一檢查狗貓的身體健康,如果有生病、受傷的就要趕緊送醫;接著就是放飯時間、同時添水、餵藥等等;等狗狗吃完飯後中午前會進行清掃,幫犬舍打掃更換報紙;下午則會餵小狗喝奶、吃藥、添水、收拾垃圾等等;4、5點左右會再餵一次食物。
而馬來西亞因為寵物飼料昂貴,大多收容所都無法全部餵食飼料,例如SPCA KK除了乾糧外,會額外餵需要營養的幼犬、母犬米飯等人食。在臨時收容所中,也有一區是極不親人、單獨關籠的狗狗,Sharlene Teo解釋,收容所狗隻來源大多都是救援後安置,場內有5隻狗狗是連工作人員也無法觸摸到的,牠們大多都是曾經受到虐待的狗狗,所以有些狗只要外人手一靠近就會馬上齜牙咧嘴。但Sharlene Teo也說,時間久了後狗狗也知道工作人員只是要放食物,只要保持一定距離,狗狗並不會主動攻擊人。
在SPCA KK收容所參觀及服務過後,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八里保育場工作人員陳昱廷也表示,八里保育場清掃的方式是用水沖洗,一次就可以把糞、尿、毛髮清乾淨,相較之下SPCA KK採更換報紙的方式就比較費時費力。雖然馬來西亞終年高溫,但SPCA KK的收容所卻相當通風、隔熱也都做得不錯,而且環境也算相當乾淨。
最後,也期待SPCA KK的新收容所可以早日建設完成,讓這些貓貓狗狗都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1] 拿督(Datuk, Dato'),源自於古馬來語,是一個常見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的稱號,乃是對有地位和崇高名望者的一種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