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21
記者 李娉婷/報導
台北市動保處今(21)日舉辦「Hello service!! 毛小孩服務趣」記者會暨頒獎典禮,對 4大類、6隻狗頒發「英雄動物」勳章,並宣布推出「公共服務犬合作計畫」。為提高認養率,明年起台北市動保處將與福爾摩沙友善動物教育協會、台灣狗醫生協會、台灣動植物防疫檢疫暨檢驗發展協會、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聯手,一起幫收容所浪浪做「性向測驗」、「職訓」,培養未來的狗英雄!
目前台北市動物之家收容有248隻流浪狗,平均每個月入所163隻,其中有120隻可找到新家庭,儘管認養率有7成多,但面對趨向飽和的家庭領養,勢必得為狗兒們找其他出路,台北市動保處因此推出「公共服務犬合作計畫」,與民間團體共同從動物之家挑選適合的浪浪,加以訓練後成為海巡犬、狗醫生、檢疫犬、校園犬等服務犬,增加流浪動物認領養管道。
台北市動保處以海巡犬「小黑」、校園犬「優漢」、檢疫犬「Kent」、狗醫生「三丸」等服務犬為例,說明不同個性的狗兒也能適才適所──小黑4年前被捕捉進台北市動物之家時,不親人、不親狗,優先被排入安樂死名單,後來經過訓練,成為優秀的「海巡犬」,能夠以一擋十驅逐流浪狗、保護站哨的海巡弟兄。
而三丸更是不得了,身兼校園犬與狗醫生的身分!今年12歲的三丸,已經以狗醫生身分服務了7年,不怕搭車、親人、貪吃的個性,讓牠被選上作為培訓對象,由長庚大學的林佩蓉老師連續3年暑假帶著牠受訓,才取得狗醫生執照;三丸假日在老人機構服務時安靜乖巧,但平日喜歡跟著牠的老大「鳳眼」在校內到處遛達,上下班模式收放自如,相當優秀。
海巡犬陪伴海巡人員、協助驅趕流浪狗,需要警戒心強;狗醫生服務老人與兒童,要安靜穩定;檢疫犬要貪吃、好奇、勇敢又有活力,才能為防疫把關;而校園犬個性穩定、親人則是必須,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表示,動物友善城市要先從校園開始,但不能法制化,而是以獎勵、揚善的方式鼓勵飼養校園犬。
「公共服務犬合作計畫」明年預計提供100隻流浪狗工作機會,台北市動保處呼籲,動物友善城市是所有市民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歡迎各界一同響應,推動流浪動物多元認領養,讓這些英雄動物們能夠發揮所長!
※小黑、優漢與檢疫犬的故事,請見下方延伸閱讀。